7月21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步推出专精特新指数系列,加上6月底北交所发布的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专精特新指数矩阵一夜之间大幅扩容。你注意到了吗? 这信号够不够强? 政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引导资金涌向那些在细分领域里闷声干大事的“小巨人”企业。
就在这样的政策风口下,全市场38只名称含“专精特新”的基金今年全部赚钱,而中加专精特新量化选股混合(A类:021990;C类:021991)直接以47.58%的年内涨幅登顶榜首。 成立仅8个月,总回报已经冲到47%,跑赢业绩比较基准37个百分点以上。 打开它的净值曲线,几乎是一条45度角的上攻线。 单看今年上半年,基金净值就涨了35.02%。 在4月之后小盘股走出一波极致牛市的背景下,这支基金凭借小市值占优、成长风格占优和模型表现优异,打出了漂亮的进攻战。
但真正让人意外的是它的防守能力。 今年4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贸易战冲击引发市场暴跌,创业板指、科创综指当日跌幅双双超过12.4%,而中加专精特新量化选股A只跌了11.74%。 翻看月度最大回撤数据,除了4月份回撤略超10%,其余月份都控制在5%以内。 作为一只股票仓位最高能到95%的偏股混合型基金,这种回撤控制力在同类中非常少见。
它的持仓结构藏着“画线派”的秘密。 基金二季报显示,第一大重仓股占净值比只有1.74%,前十大重仓股加起来也才17.07%。 这种极度分散的持仓策略,被形象地称为“蚂蚁雄兵”战术。 行业分布上,前十大重仓股涵盖了可选消费、工业、医疗、材料等多个方向,不押注单一赛道,系统性风险被有效分散。 6月中上旬,中小盘股交易拥挤度明显升高,投研团队果断出手,主动优化组合结构,适度减仓热度过高的个股。这一操作让基金在市场风格不利阶段扛住了波动。 而到了6月下旬,他们又迅速加仓,精准捕捉到后续反弹窗口,为收益再添动力。
基金策略的核心逻辑很清晰:选对方向,用对工具。 在方向上,它严格聚焦工信部公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企业,且持仓占比不低于非现金资产的80%。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小巨人”企业达1.46万家,其中A股上市的超过1000家。 这些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都是“隐形冠军”,比如在芯片材料上打破国外垄断,或在高端设备制造领域做到全球前列。 政策红利也在持续释放,2025年上半年A股新上市企业中,80.6%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季度数据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板块营收3172.57亿元,同比增长11.57%;归母净利润231.36亿元,同比增长9.15%。
在工具上,量化选股成了破局关键。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多、市值小,传统手动选股很难全面覆盖,但量化模型就像一台“智能扫描仪”,高效无死角。 这套模型从三个维度对股票进行打分:基本面因子看营收增速、研发投入,确保是真成长;财务因子扒现金流、负债率,剔除“伪成长”;量价因子则捕捉短期交易信号。 更关键的是“人工+AI”的组合拳:投研团队先筛选出经过牛熊考验的有效因子,再让AI算法动态组合这些因子,自动判断何时侧重小盘股、何时偏重成长股。 4月后中小盘股走强,模型就自动调高小盘因子权重;市场风格一有切换苗头,组合又能快速响应。 这种“逻辑掌舵、AI划桨”的模式,让基金在Beta上做足了稳健增强。
基金经理林沐尘,是这支量化战队的核心操盘手。 他有8年证券从业经验,从工银瑞信量化研究员起步,到中金自营投资经理,再到中加基金,量化实战经验深厚。 他管理的另一只产品——中加紫金混合A,近一年复权净值增长率达到48.28%。 他背后的投研团队同样硬核,权益投研人员96%以上是硕士及以上学历,核心成员平均从业超10年,历经多轮牛熊转换。
中加基金作为北京银行旗下的银行系基金公司,非货公募规模已超1200亿,服务客户超200万户,累计分红超270亿。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中加基金近四年股票主动投资能力在全市场109家公司中排名第9。 在风控上,中加建立了四层防线:业务部门做风险前置防控,风险管理部专业识别与计量,风险控制委员会决策审议,最后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供战略指导。 从投前筛查、投中监控到投后评估,全程严密把控,为基金运作构筑了坚实的“防火墙”。
截至2025年7月28日,专精特新“小巨人”板块的市盈率(TTM)为35.18倍,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中加专精特新量化选股基金C类份额不收取申购费,持有180天以上免赎回费,适合波段操作;A类份额则更匹配长期持有需求,费率随持有期递减。 基金最新规模2901.92万元,截至7月21日单位净值为1.442元。 在二季报披露的重仓名单中,正裕工业、力源科技、奥福科技、艾隆科技、恒誉环保等企业位列前十大重仓股。#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热丰网-股票配资开户流程-股票配资交流平台-中国十大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