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留铭》原文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四留铭》释文 留有余地,不把自己的机巧聪明全部用尽,而应将其回馈给大自然;留有余地,不要把朝廷给予的俸禄全部享用,而要有所回报;留有余地,不把财富全部据为己有,而要拿出部分给予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分全部享尽,而要为子孙后代留存一些。 《四留铭》短短数语,却蕴含着极为深刻且实用的人生哲理与处世智慧 ,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后代之间的关系。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这句话深刻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都源于自然的馈赠。在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强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毫无节制地征服自然。比如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等问题,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科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放在当今时代,可理解为我们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资源和保障,如教育、医疗、社会安全等,就应当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比如依法纳税、参与公益活动、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推动国家进步。 “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与担当。财富不应仅仅是个人的积累,更应用来回馈社会。古今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在积累财富后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捐款办学、助力扶贫、支持救灾等,像邵逸夫先生捐赠大量资金建设逸夫楼,助力教育事业发展,帮助无数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 ,这就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 “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福分并非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传承。为子孙留下良好的家风、品德和精神财富更为重要。一个有着勤劳、善良、诚信等优良家风的家庭,子孙往往能在这种熏陶下茁壮成长,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若只是留下丰厚的物质,而没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子孙可能会坐吃山空,甚至走上歧途。 《四留铭》中的“留余”思想,是对“满招损,谦受益”“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等传统智慧的高度概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懂得适可而止、留有余地,这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家庭兴旺发达的秘诀,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值得我们深入领悟并践行。
诚挚地感谢大家阅读和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热丰网-股票配资开户流程-股票配资交流平台-中国十大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